隨著秋風漸涼,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寒露。寒露,標志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,自然界的陰陽之氣也悄然發(fā)生變化。此時,養(yǎng)生顯得尤為重要,讓我們一同探討如何在寒露節(jié)氣中保持健康與活力。
一、調理飲食 滋陰潤燥
寒露后,天氣干燥,人體易出現咽干、鼻燥、皮膚干燥等“涼躁”癥狀。因此,飲食調養(yǎng)應以養(yǎng)陰防燥、潤肺益胃為主。
多吃溫潤性食物
如芝麻、核桃、銀耳、百合、蓮藕等,這些食物具有滋陰潤燥、益胃生津的作用。早餐推薦喝熱粥,如粳米粥、糯米粥或小米粥,它們不僅能溫暖脾胃,還能補中氣。
適量食用水果
梨和葡萄是秋季的佳果,具有生津止渴、潤肺止咳的功效。適量食用,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和營養(yǎng)。
遠離辛辣刺激
秋季應避免過多食用辣椒、生姜、肉桂等辛辣發(fā)散的食物,以免加重秋燥。
二、調整作息 早睡早起
隨著晝短夜長的變化,我們的作息也應相應調整?!端貑?middot;四氣調神大論》中提到:“秋三月,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。”
01 早睡以養(yǎng)陰
早睡有助于順應自然界陽氣的收斂,使陰精得以收藏。一般建議晚上10點左右入睡,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。
02 早起以舒陽
早起可以使肺氣得以舒展,增強身體免疫力。同時,早晨的空氣清新,適合進行戶外活動,如散步、慢跑等。
三、注意保暖 護陽防寒
寒露過后,夜晚的寒氣逐漸加重,保暖工作不可忽視。
適時添衣
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,及時增添衣物。特別是腳部,應盡量避免裸露,以防“寒從足生”。
熱水泡腳
晚上用熱水泡腳不僅可以驅散寒氣,還能促進氣血運行,緩解疲勞。建議水溫控制在42°左右,泡腳時間不宜過長,一般20分鐘左右即可。
艾灸臍部
如果因脾胃寒涼而出現腹瀉等癥狀,可以嘗試艾灸臍部。將燃燒的艾條懸于肚臍正上方約1厘米處,灸至有溫熱感為宜,每次灸半小時左右,每天一次。
四、適度運動 增強體質
秋季氣候宜人,是進行適度運動的好時節(jié)。適度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,還有助于調節(jié)情緒,減輕壓力。
選擇輕度運動
如散步、太極拳、瑜伽等。這些運動方式柔和且易于堅持,適合各年齡段人群。
避免大汗淋漓
秋季運動應以微微出汗為宜,避免大汗淋漓導致陽氣外泄,傷陰損陽。
注意天氣變化
在陰雨天或氣溫較低時,可選擇在室內進行運動,避免冒雨涉水,以防感受寒濕。
結語
寒露節(jié)氣是自然界陰陽交替的重要時期,也是人體養(yǎng)生保健的關鍵時刻。通過調理飲食、調整作息、注意保暖和適度運動,我們可以更好地適應季節(jié)變化,保持身心健康。
上一篇
【建院21周年·廣安健康】為什么多數頭疼都源于頸椎?2024-10-07下一篇
【建院21周年·廣安健康】什么是風濕性多肌痛?2024-09-30